現場,邵老把他拍的照片和制作的標本全都搬來展示。“為了做好這個調查,我買了10多本關于水生植物的書籍,”他告訴記者,每一張照片、每一個水生植物的名字,都是他一一核對,然后匯總起來的。
因為南京正花大力氣進行水環境治理,邵老的調查引來環保局眾多治水專家的駐足圍觀。
通過一年的走訪,邵老發現了115種水生植物,他為它們分了類,比如:蘆葦等挺水植物、金魚藻等沉水植物、睡蓮等浮葉植物、水葫蘆等漂浮植物。“由于對水生植物的定義,至今仍有爭議,一般而言,有廣義與狹義的水生植物之分,狹義的是指植物生活必須在有水的環境下完成,而廣義的還包括生長在沿岸帶或沼澤植被的一部分,即漫生植物。”他說,用鏡頭記錄這些植物“吃了不少苦”。
去年夏天,南京高溫,邵老一個人去江寧做調查,沿著楊家圩尋訪時,一度快要暈倒,才反應過來自己要中暑了。“沒有辦法,只能中斷調查,一個人再乘車回到市區的醫院,”今年1月份,南京連遇暴雪,為了調查冬季水生植物的生長情況,邵老沿著結冰的玄武湖環湖路仔細觀察。
經過一年多的努力,他把南京62個水體里水生植物的生長情況都摸了個透。“玄武湖是最好的,最豐富;相反七橋甕濕地公園卻不那么理想。”他說。
實際上,邵老一直關心著南京水環境,在建鄴區的多條河道,他會每月去采集水樣用自己的專業設備來監測水質變化。
在水生植物的調查中,當然也有樂趣。比如在棲霞的在水一方那邊就看到了“水毛花”,他之前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植物,查了好多資料才有結果,非常有成就感。他告訴記者,南京的這些水生植物,每一種都有它的作用。
比方說,水毛花、黃菖蒲、再力花、睡蓮、田字萍等,這些植物可以初步吸收、利用、降解水體中的污染物質。遇到一些漂亮的花,他還采集下來制作成標本。
邵老說,現在南京治水,我們更應該注重水體景觀及水體環境的應用和保護。在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嚴峻形勢下,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并合理規劃好水生植物,不僅能夠使園林濱水景觀更加豐富多樣,提高水景的觀賞效果,而且還能改善水體,消除或減少水體污染,讓人們能夠充分感受到幽深寧靜或碧波萬頃的優美意境。
因此,今年他還將繼續做深入調查并向環保部門提出合理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