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



先來說說它的外觀吧!紅葉小檗是日本小檗的純自然變種。嫩枝顯淡紅帶有一點兒綠色,老枝顏色略深,呈暗紅色。花2到5朵并成較短總梗并接近簇生的小傘狀花序,也有的沒有總梗而呈現簇生狀;花被為黃色,花梗長約5-15厘米,小苞片兒帶有紅色,較尖;葉子邊緣比較光滑,菱形狀或倒卵狀,紫紅到鮮紅,葉背的顏色稍顯暗淡;四月開小黃花,帶有一點兒香氣;過期在9-11月之間,果實呈橢圓狀,鮮紅色,掛果時間較長,和其它植物不同,落葉后任可綴滿枝頭。樹枝帶有小針刺,要小心觸摸哦。
紅葉小檗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極強。喜陽光,耐半陰,在光線略差或者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變綠;對各種土壤都能適應,抗寒,不畏高溫氣候;萌蘗性強,容易修剪,一般都用來布置花壇、花鏡,是園林美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。
那么紅葉小檗該如何栽培以及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?在秋天果實成熟并采摘后沙藏。來年四月,播撒在疏松肥沃且消過毒的苗床上,覆土控制在2至3厘米左右,然后澆透水,保持苗床濕潤但不積水。待苗高3到5厘米時,這期間注意施肥,翌春按照一定的株行距移植大田;等到5月的時候就對它下部枝條每隔15厘米環剝一處,把枝條埋入士中。期間保持土地濕潤,2個月左右就可生根,秋天過后可將子株剪離母體進行分栽。
繁殖紅葉小檗重要方法是扦插。插條較多使用苗床,少用直徑較大的盆。插床最好選擇地勢干燥不積水的地方,土地肥沃、通氣性良好、扦插基質也要疏松。溫度保持在25℃左右,這樣的環境條件下,插條成活率才更高。在此,小編要友情提示一下:紅葉小檗最常見的病害是白粉病。此病傳播迅速,風是傳播途徑,且危害極大,一旦發現,需要立刻進行有效的病害處理。
紅葉小檗的用途也比較廣泛。紅葉小檗顏色耀人,入秋后葉子變紅,果熟后艷紅美麗,是良好的觀葉、觀果和刺籬材料。在園林綠化中常用來做色彩方面的調節。也可以做盆栽觀賞或剪取果枝瓶插,美化室內環境;另外它還有獨特的醫學療效,細葉小檗全草煎制成膏后壓片,可治療慢性氣管炎;從細葉小檗提取黃連素制作成注射液,也有明顯的抗感染、退熱及抗菌作用。對于治療痢疾、腸炎,消除流腦的帶菌狀態,效果甚佳。
介紹了紅葉小檗的栽培技術以及它的廣泛用途,小編知識有限,可能其中還有些不詳細的地方,也希望多多大家見諒!謝謝觀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