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槿(學名:Hibiscus ;syriacusLinn.):落葉灌木,高3-4米,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。葉菱形至三角狀卵形,長3-10厘米,寬2-4厘米,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,先端鈍,基部楔形,邊緣具不整齊齒缺,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。木槿花單生于枝端葉腋間,花萼鐘形,長14-20毫米,密被星狀短絨毛,裂片5,三角形;花朵色彩有純白、淡粉紅、淡紫、紫紅等,花形呈鐘狀,有單瓣、復瓣、重瓣幾種。外面疏被纖毛和星狀長柔毛。蒴果卵圓形,直徑約12毫米,密被黃色星狀絨毛;種子腎形,背部被黃白色長柔毛。花期7-10月。定植整好苗床,按畦帶溝寬130厘米、高25厘米作畦,每平方米施入廄肥6千克、火燒土1.5千克、鈣鎂磷75克作為基肥。木槿為多年生灌木,生長速度快,可1年種植多年采收。為獲得較高的產量,便于田間管理及鮮花采收,可采用單行壟作栽培,壟間距110-120厘米,株距50-60厘米,壟中間開種植穴或種植溝。木槿移栽定植時,種植穴或種植溝內要施足基肥,一般以垃圾土或腐熟的廄肥等農家肥為主,配合施入少量復合肥。移栽定植*好在幼苗休眠期進行,也可在多雨的生長季節進行。移栽時要剪去部分枝葉以利成活。定植后應澆1次定根水,并保持土壤濕潤,直到成活。 ; ; ;肥水當枝條開始萌動時,應及時追肥,以速效肥為主,促進營養生長;現蕾前追施1-2次磷、鉀肥,促進植株孕蕾;5-10月盛花期間結合除草、培土進行追肥兩次,以磷鉀肥為主,輔以氮肥,以保持花量及樹勢;冬季休眠期間進行除草清園,在植株周圍開溝或挖穴施肥,以農家肥為主,輔以適量無機復合肥,以供應來年生長及開花所需養分。長期干旱無雨天氣,應注意灌溉,而雨水過多時要排水防澇。 ; ;修剪新栽植的木槿植株較小,在前1-2年可放任其生長或進行輕修剪,即在秋冬季將枯枝、病蟲弱枝、衰退枝剪去。樹體長大后,應對木槿植株進行整形修剪。整形修剪宜在秋季落葉后進行。根據木槿枝條開張程度不同可分為直立型和開張型。直立型木槿枝條著生角度小,近直立,萌芽力強,成枝力相對較差,不耐長放,可將其培養改造成有主干不分層樹形,主干上選留3-4個主枝,其余疏除,在每個主枝上可選留1-2個側枝,稱為有主干開心形。直立型木槿修剪方法:合理選留主枝和側枝,將多余主枝和側枝分批疏除,使主側枝分布合理,疏密適度;對主枝和側枝重回縮,新枝頭分枝角度要大,方向要正,對外圍過密枝要合理疏剪,以便通風透光;對1年生壯花枝開花后緩放不剪,翌年將其上萌發旺枝和壯花枝全部疏除,留下中短枝開花,內膛較細的多年生枝不斷進行回縮更新,對中花枝在分枝處短截,可有效調節枝勢,促進花芽質量提高;對外圍枝頭進行短截,剪口留外芽,一般可發3個壯枝,將枝頭競爭枝去掉,其它緩放,然后回縮培養成枝組。開張型木槿枝條角度大,枝條開張,抽生旺枝和中花枝比直立型強一些,可將其培養成叢生灌木狀。開張型木槿,常發生主枝數過多,外圍枝頭過早下垂,內膛直立枝多且亂現象。開張型木槿修剪方法:及時用背上枝換頭,防止外圍枝頭下垂早衰,對枝頭處理與開心形相同;對內膛萌生直立枝一般疏去,防止枝條過多,擾亂樹形。 ;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