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態特征
喬木狀,高5-20米,直徑20-30厘米,基部常膨大。葉闊腎狀扇形,直徑達1米余,掌狀深裂至中部,裂片線狀披針形,基部寬4-4.5厘米,頂部長漸尖,2深裂成長達50厘米的絲狀下垂的小裂片,兩面綠色;葉柄長;1-2米,下部兩側有黃綠色(新鮮時)或淡褐色(干后)下彎的短刺。花序呈圓錐狀,粗壯,長約1米,總梗上有6-7個佛焰苞,約6個分枝花序,長達35厘米,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個佛焰苞,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,小花枝長10-20厘米。花小,兩性,長約2毫米;花萼裂至近基部成3個寬三角形近急尖的裂片,裂片有寬的干膜質的邊緣;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,裂至中部成3個半卵形急尖的裂片;雄蕊6枚,其基部合生成杯狀并貼生于花冠基部,花絲稍粗,寬三角形,突變成短鉆狀的尖頭,花藥闊橢圓形;子房的心皮上面有深雕紋,花柱突變成鉆狀。果實橢圓形(如橄欖狀),長1.8-2.2厘米,直徑1-1.2厘米,黑褐色。種子橢圓形,長1.5厘米,直徑0.9厘米,胚約位于種脊對面的中部稍偏下。花果期4月。
生長習性
日照 : 屬陽性植物,通常日照需充足。
花期 : 每年有兩次開花,主花季3月上旬至5月上旬,副花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,出現機會較少。
園林綠化
蒲葵大量盆栽常用于大廳或會客廳陳設。在半陰樹下置于大門口及其它場地,應避免中午陽光直射。葉片常用來作蒲扇。
喬木狀,高5-20米,直徑20-30厘米,基部常膨大。葉闊腎狀扇形,直徑達1米余,掌狀深裂至中部,裂片線狀披針形,基部寬4-4.5厘米,頂部長漸尖,2深裂成長達50厘米的絲狀下垂的小裂片,兩面綠色;葉柄長;1-2米,下部兩側有黃綠色(新鮮時)或淡褐色(干后)下彎的短刺。花序呈圓錐狀,粗壯,長約1米,總梗上有6-7個佛焰苞,約6個分枝花序,長達35厘米,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個佛焰苞,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,小花枝長10-20厘米。花小,兩性,長約2毫米;花萼裂至近基部成3個寬三角形近急尖的裂片,裂片有寬的干膜質的邊緣;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,裂至中部成3個半卵形急尖的裂片;雄蕊6枚,其基部合生成杯狀并貼生于花冠基部,花絲稍粗,寬三角形,突變成短鉆狀的尖頭,花藥闊橢圓形;子房的心皮上面有深雕紋,花柱突變成鉆狀。果實橢圓形(如橄欖狀),長1.8-2.2厘米,直徑1-1.2厘米,黑褐色。種子橢圓形,長1.5厘米,直徑0.9厘米,胚約位于種脊對面的中部稍偏下。花果期4月。
生長習性
日照 : 屬陽性植物,通常日照需充足。
花期 : 每年有兩次開花,主花季3月上旬至5月上旬,副花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,出現機會較少。
園林綠化
蒲葵大量盆栽常用于大廳或會客廳陳設。在半陰樹下置于大門口及其它場地,應避免中午陽光直射。葉片常用來作蒲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