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
- admin
- 圈主
- 樓主
Ta的圈貼
緊扣苗木產業發展時代脈搏 鑄就輝煌歷史奮斗燦爛未來
編者按: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和億元村名單,我市惠民縣麻店鎮、皂戶李鎮,博興縣喬莊鎮、店子鎮,沾化區下洼鎮,博興縣錦秋街道灣頭村上榜。近年來這些鎮村因地制宜、創新發展,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產業振興富民之路,是我市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鎮建設的典范,更是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引領者。濱州日報、濱州網開辟了《十億元鎮億元村成長記》欄目,陸續對各鎮村產業發展成功經驗、歷程故事進行報道,以期對各地鄉村產業健康發展起到交流互鑒作用。
皂戶李鎮:緊扣苗木產業發展時代脈搏 鑄就輝煌歷史奮斗燦爛未來
眼下逐漸進入冬季苗木銷售旺季,惠民縣皂戶李鎮到處是一幅起苗、打包、運輸的繁忙場景。在這里,每天將有500輛左右斯太爾貨車拉著各種樹苗發往全國各地。該鎮年輸出苗木總量達到5000余萬棵,2020年苗木產業線上線下交易額實現50億元。
皂戶李鎮準確把握苗木產業發展脈搏,應勢而為、開拓新局,持續放大苗木種植傳統優勢,穩固坐牢全國白蠟、國槐生產銷售主陣地,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苗木“中轉站、集散地”,形成了集苗木種植銷售、園林景觀綠化、林下經濟于一體的特色富民產業。苗木產業為該鎮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,也帶來了年20余萬噸的氧氣釋放量,空氣質量一直位列全市前茅。近日,皂戶李鎮上榜全國鄉村特色產業10億元鎮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樹立了濱州特色的全國樣板。
中國北方最大苗木生產交易地 被譽為“中國白蠟之鄉”“中國國槐之鄉”
皂戶李鎮群眾種植苗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,至今已有近40余年。2010年至2012年,濱州以及周邊地區生態林場、綠色通道建設逐步推向高潮,黨的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美麗中國建設概念的提出,又極大地刺激了苗木產業發展,僅2年時間,皂戶李鎮苗木種植面積從過去的零散種植不到1萬畝,迅速達到規模化種植8.5萬畝。
該鎮地處魯北平原,種植銷售苗木以耐鹽堿的中國北方喬木樹種為主,其中白蠟、國槐種植比例達到80%,涵蓋小、中、大全部規格,占到全國兩個樹種市場份額總量的70%以上。2014年,該鎮注冊“皂戶李白蠟”“皂戶李國槐”商標,獲批“中國白蠟之鄉”“中國國槐之鄉”。2012年,由該鎮苗木協會主持制定的《白蠟育苗技術規程》和《白蠟苗木分級技術》,作為全省標準化技術規程,在白蠟育苗、種植、起苗、分級、運輸等各個環節全面應用實行,皂戶李鎮牢牢掌握了白蠟、國槐兩個樹種在全國的“話語權”。
近年來,在推進苗木產業發展中,皂戶李鎮黨委政府不斷引導苗木種植由分散向集約改變,扶持100 家有實力的企業流轉土地,建設規模化苗木基地4萬余畝,其中500畝以上苗圃25處、千畝以上園林基地12處、5000畝高標準花木基地2處、萬畝林場1處,占全鎮育苗總量的50%以上。同時,積極向省里爭取項目資金,先后投資2.4億元規劃建設魯北、豐璟園苗木市場和山東黃河三角洲花木產業物流園。以此為依托自2012年開始連續成功舉辦九屆黃河三角洲(濱州·惠民)綠化苗木交易博覽會,形成了中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苗木生產交易中心。
與山東昌邑、泰安、濟寧等地苗木產業發展相比,皂戶李鎮有種植、有市場、有技術、有人才,更具有規模大、全民性、集中性的優勢。就苗木市場的戰略地位而言,可以說皂戶李鎮正好卡住了山東北大門、處于南北方咽喉要道,黃河以北以京津冀、雄安新區為主戰場延伸到內蒙古和新疆,都適合皂戶李生產的白蠟、國槐、柳樹、杜梨等本土樹種生長,黃河以南江蘇、浙江等地的樹種也可以通過皂戶李市場調度銷售。該鎮先后與北京園林行業協會、天津園林行業協會、江蘇苗木商會、雄安新區、江蘇如皋花木大世界、湖北荊門苗木協會等50余個單位簽訂戰略協議,開辟了新疆、江蘇等17個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