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賣苗木賣風景 轉型發展促升級

 
點擊 40回復 0 原帖 2021-11-01 15:18

 

 

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,采取多項措施,致力發展生態產業,讓老百姓共享“生態紅利”。


臨川區山地資源眾多。近年來,該區鼓勵在外成功人士返鄉發展生態種植產業,創辦各類苗木基地。目前,全區已經有35家苗木企業,種植面積6萬多畝。眼下,苗木生意風生水起。但是,該區又提出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,倡導苗木企業不賣苗木賣風景,把美麗經營成為財富。


這一倡導得到了很多苗木企業家的支持。溫泉鎮的苗木負責人潘潤明就是其中代表人物。初秋時節,走進潘潤明的苗木基地,置身山水之間,滿目蒼翠,由香樟、金桂、羅漢松等各種觀賞苗木構成的“綠色海洋”,覆蓋了整個山頭,蔚為壯觀。在基地,十余名工人正在細心地修剪苗木的枝椏。潘潤明告訴記者,這里曾經是一片無人問津的荒山,花了12年的時間給這里披上了綠裝。“現在苗木生意比較好,但是著眼長遠,賣風景肯定比賣苗木更有前途。” 潘潤明決定在苗木基地打造一個4A級鄉村旅游基地。春天賞櫻花,夏天賞紫薇,秋天賞桂花,冬天賞秋楓落葉,基地由苗木轉型為生態旅游觀光。目前,基地在規劃建設110畝苗木觀賞區、30畝果蔬采摘區,100畝運動休閑區等旅游觀光區,將這里打造成生態旅游公園。


以前,在茅排鄉郁郁蔥蔥的竹林下面,分布著不少瓷土礦。這些企業每年能給這個山區小鄉帶來不少收入。然而,從去年起,鄉里關停了所有的瓷土礦,還拒絕了10多家污染企業入駐。放棄眼前小利,把生態美景留下,茅排鄉良好的生態資源,吸引了眾多綠色投資者的眼光。他們都看中了這里的好山好水,準備來這里投資發展綠色產業。目前,該鄉已經引進純凈水生產企業2家、養殖企業3家,生態紅利逐步顯現。


近年來,臨川區堅持生態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相結合,大力開發生態經濟。注重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方式、結構轉型升級相結合,通過引導和倒逼機制,淘汰一批高污染、高能耗、低產出企業,培育發展低能耗、低污染、高附加值綠色產業,通過改善生態環境、宣傳生態文化,使各種環境要素與綠色企業、休閑旅游等有機結合,吸引更多社會投資,拉動區域經濟發展。


在保護生態資源的同時,該區根據各地各村的特點,重點打造具有特色的鄉村景觀帶。通過特色景觀的打造,將一個個美麗鄉村建設成為旅游景點,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。


走進羅針鎮東湖村,村中心的池塘格外醒目。以前,這里是一個臭水塘。自從村里對池塘進行治理后,面貌煥然一新,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。在新農村建設中,東湖村干部充分聽取村民意見,募集資金20余萬元,對村里的池塘進行全面治理。在清理池塘淤泥的同時,在池塘上建起古色古香的文化長廊,長廊寫著“愛護水就是愛護自己”等保護水資源的標語,時刻提醒村民愛護水環境。


舉報收藏 0打賞 0